
发布日期:2025-04-18 19:44 点击次数:115
来源:Johnson国际税收战情室
特朗普今年1月上台后迅速推出美国贸易优先的政策,提出了对等关税的贸易反制措施。越南为避开美国的对等关税,政府总理范明正亲自挂帅,推出怀柔美国的组合拳,如开放市场,降低汽车等产品关税,采购美国油气500多亿美元。特朗普对此心知肚明,在宣布对等关税后的演讲中专门表扬越南采取实际措施改善两国贸易不平衡的现实态度。今越南大跌眼晴的是美国将越南的对等关税加到了46%,特朗普的策略是先加高关税争取主动,欢迎越南来谈再给优惠。果不其然,越共总书记苏林亲自打电话给特朗普表示臣服,愿意对美产品实施零关税,愿意大量采购美国货实现贸易再平衡,希望美国加大投资并转让技术。特朗普也投桃报李,态度积极,暗示两国零关税有望。在特朗普在全球点燃关税大战,峰火连天的情况下,越南不仅事前避战的态度最坚决,拿出的措施最到位,而且事后沟通之主动,态度之诚恳,收效之迅速都为各国之最。网上大量的报道说越南“跪了”云云,实质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视之见。屈膝的背后是立足长远,实现越南利益最大化的大战略,是在中美两大国间搞平衡、赢多次的竹子外交在经济战上的具体体现,不可忽略和轻视,由此对中国在供应链上形成的挑战和冲击更应尽早谋划,趋利避害。
一、越南甘愿“屈膝”的多重考量
1. 经济维稳的迫切性
越南2024年对美贸易顺差高达1235亿美元,占其GDP的30%,美国加征46%的关税直接冲击其电子、纺织等支柱产业(占出口总额的65%),威胁其2025年8%的经济增长目标。越共十四大召开在即,机构改革正在推进的深水区,经济失速可能引发政治动荡,迫使越南以零关税换取缓冲期。越南迅速采取行动,包括削减进口关税乃至全面零关税、派遣副总理胡明福率代表团赴美谈判,并承诺每年大量采购美国农产品、液化天然气等千亿美元商品以降低和消除对美贸易顺差。
2. 产业升级的战略机遇
越南半导体设备进口依赖度达93%,精密仪器80%来自中国。通过零关税协议,越南试图换取美国放宽技术出口限制,同时倒逼中企转移核心生产技术。例如,三星越南工厂70%零部件来自中国,却以“越南制造”身份享受对美出口优惠。此前,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已促使中国部分产能转移至越南,2023年中企对越投资增长35%,越南希望借此次零关税进一步吸引高端产业链。越南副总理胡明福访美前召开美资企业座谈会,呼应美方对中国转口贸易的关切,表示要采取务实措施予以遏制。越南和美国互惠为零关税,决非为中国企业通过越南出口美国打开通道,越南会以美国的要求为借口和手段,撬动中国企业再一次大规模投资越南,并结合越南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投资越南,要求更大比例的原产地标准,更多核心零部件在当地生产的要求,甚至要求转让技术。越南想利用这次美中关税博弈成为越南实现工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最大机遇和推手。
3. 构建贸易枢纽的野心
越南计划通过RCEP、CPTPP与美越零关税的叠加优势,打造中国企业“对美出口桥头堡”。2024年越南对美出口额达1420亿美元,占其总出口的40%,若零关税落地,可吸引更多中企将组装环节迁至越南,再利用原产地规则规避美国对华关税。胡志明市工业园已聚集英特尔、苹果供应商等企业,成为全球电子制造链的关键节点。
二、美国的战略盘算:从短期选举到长期产业链重构
1. 选举政治与农业州利益绑定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推出后,国内股市大跌、超市抢购、示威不断、乱象丛生。国外全球声讨、盟友呛声、处境弧立,对越南带枪投靠的实际表现,特朗普要率先树立对美服软的典型,让国内看到成效,让国外看到榜样。况且 越南承诺的对美巨量的采购计划中,60%为受中国反制影响的农产品(如大豆、玉米),直接利好共和党在农业州的选情。美国农业州在2024年大选中是关键摇摆区,这一举措可为特朗普巩固政治基本盘。
2. 封堵中国转口贸易通道国与最终中国企业迁移美国
2023年经越南转口的中国商品价值达340亿美元,涉及光伏组件、家用电器等敏感领域。美国要求越南实施三项严控:本地化率提升至40%、关键零部件本土化、建立电子原产地追踪系统。此举与墨西哥对华钢铝“镜像关税”策略一脉相承,旨在压缩中企利润空间,迫使其彻底转移产能。美国的长远目标是制造业回流,迫使中国制造企业赴美投资,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实施两步走的策略,先是加大中国先进制造企业转移越南的速度,加大在越南本土化的程度,掏空中国,用零关税形成中国投资企业对美国市场细依赖,一旦时机成熟,套用台积电模式,政经手段并用,迫使这些中国先进制造企业迁移美国
3. 技术管控与产业链“去中国化”
美国推动越南建立战略贸易管控制度,要求审查对华技术转移。英特尔胡志明市封测厂被要求签署“技术隔离协议”,确保核心研发留在美国。这种“温水煮青蛙”策略旨在将越南变为技术中转站,逐步将中企纳入美国主导的供应链体系。
三、对中国的复合型冲击
1. 产业链“分段切割”风险加剧
越南要求享受关税优惠的企业实现40%本地化率,并逐步将研发环节转移。某新能源汽车企业被迫将电池管理系统研发部门迁至越南,导致国内配套企业订单下降30%。若叠加“镜像关税”(即越南参照美国对华关税水平调整中越贸易规则),中企将面临“转移核心产能或退出美国市场”的抉择。
2. 转口贸易成本激增与规则失序
越南海关自2024年起实施电子原产地证书系统,中国商品经越转口成本上升15%-20%,光伏组件出口量已下降12%。更严峻的是,越南可能对中国机械设备、化工原料加征25%的“镜像关税”,直接冲击中越贸易基本盘。
3. 农产品反制效力被迂回削弱
越南若要平衡对美贸易超千亿美元的顺差,必然要求解决从中国进口形成的800多亿美元的逆差,要求中国大量采购越南的产品,在越南国内没有足够的产品供中国采购的情况下,将采购的美国农产品转口至中国便成为现实的选择。2024年1-5月越自美农产品进口激增45%,对华出口增长32%。这种“借道”模式可能瓦解中国对美大豆反制关税的效果,迫使中国重新调整贸易制裁策略。
四、中国的系统性应对策略
1. 产业链安全“三线防御”机制
- 技术防火墙:建立“红黄绿”三区管控清单,禁止半导体、AI等技术转移,精密制造领域实施跨部门审查,传统制造业允许设备转移但保留核心工艺参数。
- 税收杠杆:对整生产线外迁涉及无形资产转移的企业借鉴德国的做法征收3%-4%的阶梯式“外迁税”,搬迁费用不得税前抵扣;技术授权特许费强制不低于子公司营收5%。
- 股权控制:规定越南子公司须由中国母公司直接控股51%以上,采用VIE架构投资越南的企业应将海外控股公司判定为受控外国公司,并将在此堆积的利润在中国交税。
2. 关税博弈与规则反制
- 动态关税联动:对越南大米、水产品设定浮动税率,与其对华关税水平挂钩,若越实施“镜像关税”则自动触发对等加税。
- 原产地规则升级:联合东盟实施“增加值50%”门槛,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跨境商品溯源系统,查实“洗产地”企业取消出口退税资格10年。
3. 区域供应链重构
- 多元化布局:鼓励企业向泰国、印尼分散产能,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协议》对冲越南风险。某家电巨头采用“越南+泰国”双基地模式,既享受关税优惠又降低政策依赖。
- 非美供应链建设:扩大自巴西、俄罗斯的农产品进口,与阿根廷签署十年期粮食协议,减少对越南转口通道的依赖。
4. 金融风险拆弹
- 严格监管“内保外贷”,要求境内外资产配比1:1,对异常资本流动实施利润汇回强制结算。
- 对越南子公司税后利润实施年度內强制汇回,滞留资金征收20%特别所得税。
美越零关税勾兑本质是一场“规则套利战”,越南试图利用中美裂痕实现产业链跃升,而美国则借机重构“去中国化”供应链。对中国而言,需以“精准反制+主动破局”应对:3%的外迁税和利润汇回机制可提高转移成本,RCEP框架内的规则重塑能削弱CPTPP的排他性影响。当胡志明市的工厂开始量产5纳米芯片时,真正的产业保卫战才刚刚开始。唯有将危机转化为技术自主攻坚的契机,方能在全球产业链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凌辰